逐乐之龄
  • 主页
    • 关于我们
      • 特别鸣谢
        • 相关连结
        • 活跃乐龄 从心出发
          • 直言无忌 网上畅谈经验心得
            • 持之以恒 不眠不休征服网络
              • 伤而不退 坚持运动重返球场
                • 以孙为重 放下一切尽享天伦
                  • 退而不休 调整重心享受乐龄
                    • 以身作则 活跃乐龄从心出发
                      • 全文
                        • 相簿
                        • 女性乐龄 独立自由
                          • 闲着仿佛八十岁 跳舞回到十八岁
                            • 老年不想靠孩子 乐龄幸福靠自己
                              • 活跃生活两条件 身体心理要兼顾
                                • 女性乐龄爱自由 不愿当全职保姆
                                  • 财务规划颇重要 女性理财不够精
                                    • 晚年不是完结篇 人生故事仍待续
                                      • 全文
                                        • 相簿
                                        • 单身乐龄 活出自我
                                          • 猛男魅力难挡 安娣也疯狂!
                                            • 思想摩登前卫 绰号“新潮安娣”
                                              • 两度婚姻失败 造就单身主义
                                                • 单身乐龄人士 去年多达四成
                                                  • 掌握经济独立 迈向自由之路
                                                    • 老年无法工作 日常开销成负担
                                                      • 独立但不孤立 单身乐龄不孤单
                                                        • 全文
                                                          • 相簿
                                                          • 社论
                                                          日期:2012年3月10日 | 文:萧佳慧

                                                          直言无忌 网上畅谈经验心得

                                                          。

                                                          Picture
                                                          叶金富收集的剪报是他文章的灵感来源,数量多得让他写到100岁也没问题。
                                                          (摄/黄施嫣)
                                                          “杀人很好玩,多杀几个也不错。” 这是匿名网友在叶金富部落格上写下的留言。

                                                          2010年底,销声匿迹多年的本地私会党“369”死灰复燃,金富在部落格上撰文严厉谴责这些”三牲仔”(私会党)“懦弱”、“没出息”、“混帐”,结果竟引来网友恐吓。

                                                          但这并没有吓着64岁的金富。他反而警告对方不要以为公然恐吓能够逍遥法外,对方也不敢再来招惹。回忆起这段经历,金富脸上带着一丝不屑的微笑。他在网络上直言无忌,丝毫不像一般年长者避惹事端的作风。

                                                          每天早上,他一起床就会启动电脑,打理好家中宠物和植物后,就在电脑前耗上数小时――查阅电邮、阅读新闻、搜寻乌克丽丽(ukulele)乐谱、浏览社交网站等。

                                                          加入部落格一族长达5年,金富目前拥有4个部落格——3个不同主题的个人部落格以及一个家族部落格,写作灵感除了来自日常生活和时事新闻,还有他收藏了几十年的剪报,数量多达50份各厚3、4公分的文件夹。“我的剪报足够让我再写30年的文章,写到100岁绰绰有余。”

                                                          金富活跃的网络生活让他在小女儿叶丽心(35岁)的提名下获颁“2008年活跃乐龄资讯通信推动奖”。年长者学上网已经不是新鲜事,但金富和其他不曾接触电脑的同辈不同,因为他强烈抗拒了近20年。

                                                          电脑科技在80年代末开始走入本地职场,当时就任华中初级学院体育部门主任的金富时常需要利用电脑处理行政事务。不过,已步入中年的他学起这们新技术自然不如年轻老师们得心应手。

                                                          金富当时曾上过电脑课程,每个学生各拿到一本不下百页的手册。密密麻麻的专业术语看在金富眼里,就好比甲骨文一般,看不到一页就昏昏欲睡。课程结束后,他仍没什么长进,行政工作仍总是请校内书记代劳,自己能躲多远,就躲多远。

                                                          网络在本地越来越普及化,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IDA)也在2007年推出银发族资信计划(Silver Infocomm Initiative),鼓励乐龄人士接触电脑,至今在计划下受惠的乐龄人士近4万5000人。活跃乐龄理事会(C3A)2009年的调查发现,虽只有10%的65岁以上受访者曾经上网,有兴趣学上网的却多达25%。

                                                          金富认为,当初的教学方式有问题,缺乏实践,都是纸上谈兵。现已晋升为老师的金富授课时反而完全不用“课本”,只要求乐龄学生们准备笔记本,让他们亲自操作学习,自己做笔记。

                                                          像金富这样的年长老师也更能体恤年长学生的学习困难,所以退休及乐龄义工协会(RSVP)也都让年长者担任指导员,教导其他乐龄人士。银发族资信中心也有许多年长学生毕业后转当指导员。

                                                          。

                                                          持之以恒 不眠不休征服网络

                                                          。

                                                          Picture
                                                          叶金富在学习的过程中,总喜欢自己摸索,很少向人求助,享受自我挑战
                                                          的乐趣。(摄/黄施嫣)
                                                          金富会从科技白痴蜕变成为科技通,其实还多亏退休前的一场意外。

                                                          虽然接触电脑已约16年,家中也有电脑,他却仍只会使用电邮,除此之外一窍不通。但是,因为那场意外,金富的腿裹上了石膏长达5个月,行动不便。金富在家中只剩狗和电脑相伴,因此对电脑敞开了胸怀。

                                                          他当时刚接触到Google,搜索初体验给了“三国演义”。他发现,在网络世界里,自己最喜欢的这部名著不仅是一本小说,还有影片、插图和地图等。网络彻底将传统纸皮书击败了。

                                                          网络也为他赢得家人的崇拜。他照着网络上的绘画教学,亲手为两个年幼孙子绘制他们最喜爱的卡通人物,框起来送给他们当作生日礼物,让大家惊喜十分,心意更是满分。

                                                          2007年初,金富的母亲因病过世,亲戚朋友们难得聚首。可是,金富希望大家除了婚丧喜庆之外,平日也能保持联系,于是准备了一本笔记本,希望收集大家的联络资料。三日的丧礼来了上百名家属,但仅两人留下资料,这令他有些不满。

                                                          侄子告诉他,联络簿已经不管用了,大家现在都在用面簿(Facebook)和部落格,于是他立刻着手设立部落格。在两名侄子通过电话指导下,他成立了以家族姓氏“Yip”命名的家族部落格“The Yippies”,让遍布香港、上海、澳洲和新加坡的20多名亲友保持联系。

                                                          部落格设置好,总不能只有文字,金富还想要上载照片。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跟着Google的指示,买了一台扫描机,但他其实根本不知道这台机器是什么。他决定孤军作战,一路仅靠着Google指点,慢慢摸索如何扫描照片。

                                                          但这只是开始。他不眠不休折腾了一整夜,凌晨2点半,部落格终于出现一张照片。那是他1996年和太太同游北京时拍的照片。“我仿佛登上了珠穆朗玛峰!我真的是雀跃万分。这是个重要的里程碑。”

                                                          金富担心一觉醒来会忘个精光,一连上载了三张照片当作复习,直到将近4点才甘愿休息。不过,当时上载的第一批照片周围都有一大片空白,因为他不晓得图片可以修剪。

                                                          其实,金富若要请家人朋友从旁执导,也不是求助无门,但他说:“请人帮忙就坏了我自我挑战的乐趣。”

                                                          金富听起来似乎非常沉迷于网络,但所幸,他并没有忽略外出活动,经常还是会与朋友相约打羽毛球。虽然年过60,他仍是球场上的常胜军,10场能有9场胜,保刀未老。

                                                          。

                                                          伤而不退 坚持运动重返球场

                                                          。

                                                          Picture
                                                          叶金富曾因运动意外导致阿基里斯腱断裂,虽然医生说他不能再打球,
                                                          他还是回到了球场,而且仍是个常胜军。(摄/黄施嫣)
                                                          前体育教师称霸球场,听似理所当然,但其实得来不易,因为让他与科技结缘的那场意外差点断了他与球场的缘分。

                                                          当时,金富正与朋友们打羽毛球,迎面而来一颗下坠球,他瞬间跨步向前,突然听见“啵”的一声脆响,整个人随即倒下。受过进阶急救训练的他知道,自己右脚的阿基里斯腱(Achilles tendon)断了。他那时58岁。

                                                          虽知伤势不轻,他却不慌不忙,竟把这当作测试自己体能极限的机会。他没有立即前往医院,只是利用绷带把右脚踝固定住,再试踩了踩油门,然后就自己开车回家。他顺利开到家门口,下了车却发现,已经完全走不动,只能瘫坐在门外半个小时,等太太回来将他送院。即使过后右腿打上了石膏,一路缠到大腿,他仍偷偷独自开车出门,试探自己的状况。

                                                          医生告诉金富,他康复后不能再打球。那简直就是判了他死刑!但他不愿屈服,再向运动医学与骨科专科医生求证,并在拆除了石膏后,毅然回到球场上。

                                                          但不是每个年长者都像金富这么勇于挑战自己的体能极限。71岁的张炳坤刚被诊断患有心脏病时,只要爬两层楼的楼梯、走两个车站的路就会害怕,所以也不敢多活动。朋友看他这模样,问他:“你这不是坐以待毙吗?”他这才恍然大悟,克服心理障碍,开始快步走、爬楼梯、骑脚车,竟感觉身体也慢慢好了起来。

                                                          现在,爬18层楼的楼梯对他来说都不成问题,甚至还会从麦波申骑脚车到芽笼和白沙浮蹓跶。回头看10年前的自己,他反而觉得可笑。

                                                          本地卫生部去年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超过半数60岁以上的乐龄人士没有运动的习惯。新加坡中央医院老人病学科主任凯撒玛穆医生说,有些年长者或许真的是体质虚弱,但也有很多是自认体能不支,所以不做运动。不过,玛穆医生指出,即使身体状况不佳也能以步行取代激烈运动,再逐步走快一点、走久一些。

                                                          金富就是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回到球场上,并通过技巧性的控球手法减少自己在球场上的跑动。“我也从单打改玩双打,状况越来越好,现在的优胜率有9成。”

                                                          。

                                                          以孙为重 放下一切尽享天伦

                                                          。

                                                          Picture
                                                          叶金富的乌克丽丽乐队去年底在滨海艺术中心举办演出,女儿孙子们全员出动,到场支持。
                                                          (摄/萧佳慧)
                                                          当在教育界打滚近40年的金富决定退休时,校长朋友们纷纷向他释出善意,试图拉拢他,他却一一回绝。

                                                          他强调自己还能继续工作,但他想要尝试不同的生活,当个称职的祖父,一家三代共享天伦。

                                                          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陈慧明博士指出,年长男性一般上比女性更愿意当个活跃的祖父母,因为他们早年缺乏照顾子女的机会。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金富与自己祖父母的共同记忆少之又少。

                                                          祖父因病常年卧病在床,小金富每年都只有在农历新年和祖父庆寿时才有机会见到他;祖母则在他年幼时就过世了。他也没有亲眼见过人在中国的外公外婆,就连照片也只看过一张,对他们的了解仅限于母亲的形容。

                                                          “我的孙子就不同了。”金富脸上洋溢着欣慰与幸福。“我们一起玩、一起聊。当他们长大,他们会有很多回忆。”

                                                          当大女儿丽燕独身迈向30岁大关时,金富担心女儿会像许多身兼要职的职业女性一样,倾心于工作,错过结婚生子的黄金时期。他一再向女儿担保,日后愿意为孙子提早退休,希望鼓励她尽快结婚。终于,丽燕在29岁时为他添了个女婿,并在两年后进入产房,紧接着又在隔年生了第二胎。

                                                          女儿了了他的心愿,他也在2003年决定,要在2005年履行自己的承诺。“我如果要当个活跃的祖父,就一定要提早退休,对小女儿也是一种激励。”小女儿丽心果真在他退休的那一年走上红毯,并在2008年为他添孙,今年底也将再生第二胎。丽燕则在2006年给两个儿子又添了个弟弟。

                                                          现在,金富平日尽情满足个人乐趣,但只要女儿需要他帮忙接送孙子,他绝对义不容辞。一到星期五,孙子们就会到家中与祖父母共度周末,他也心甘情愿把个人享乐完全搁置一旁,沉溺于天伦之中。

                                                          但是,金富身边却有不少朋友其实不愿意让孙子到家中过夜。“他们告诉孩子,除非有紧急状况,不然不要把孙子放到他们家。他们家不是托儿所。”金富透露,他们都不想被孙子牵绊,希望能过自己的生活。

                                                          这种想法令金富百思不得其解。“自己的生活为什么不能包括孩子、孙子?”

                                                          孙子要到家里来,金富可是求之不得。“有时候,孙子们一整个星期没来,我就会好想他们。他们如果想听公公的声音,也会叫妈妈打电话给我。”

                                                          金富骄傲地说:“如果让他们选择,他们一定想要留在我家,不要回家。”

                                                          。

                                                          退而不休 调整重心享受乐龄

                                                          。

                                                          Picture
                                                          为保留时间自由,叶金富退休后决定不重返校园当个全职音乐老师,选择在家以及民众俱乐
                                                          部授课。(摄/萧佳慧)
                                                          金富虽是为孙子而退休,但他知道,自己总不能成天抱着孙子。“你必须思考,退休后你究竟要怎么生活?”

                                                          金富退休前对身边的前辈有所观察。他看着这些活跃份子在退休后慢慢改变,生活素质每况愈下。有人投资失败,公积金消耗殆尽;有人视力退化,不能再打球;有人不分昼夜,成天喝酒。没过几年,有些人甚至就先行离世了。

                                                          “退休后第一天,他们很开心,一个星期、一个月,或许还是如此。但当他们迈入第二、第三个月,儿女都已成家立业,另一伴还在工作,身边又没有子孙相伴,他们的世界只剩自己一个人。若没有计划,真的会不知所措。”

                                                          金富认为,乐龄生活要称得上活跃,必须顾及体能、智能、情感、精神、社交、工作各个面向,也就是活跃乐龄理事会定下的6大指标,而且必须事先规划并且实践执行。话虽这么说,他自己却选择舍弃工作这一项。

                                                          自60年代就开始玩乌克丽丽的金富退休后多次受邀到小学担任全职音乐教师,但为了保留时间与自由,他几乎都拒绝了,只答应到一所学校兼职授课。

                                                          相比之下,他更喜欢在家授课,因为上课时间较灵活,也不必浪费时间往返学校。最重要的是,这不是工作。

                                                          此外,金富也在民众俱乐部免费授课,还跟学生们组成了乌克丽丽乐队,在社区以及滨海艺术中心等地方公演。“我不想用我的专长换取酬劳,因为那就会形成一种合约,其中的乐趣也就少了。”

                                                          不重返职场让人多了时间,却也让人失去收入以及权力。金富指出:“很多人工作到了一个阶段,都会拥有某些职权与影响力,一旦退休就会瞬间失去。”

                                                          陈慧明博士指出,男性在退休后患上忧郁症的机率比女性来得高,因为他们的自我认同经常源自于身为家中经济支柱的角色,与个人收入息息相关,所以当他们收入中断,自然就会受到打击。

                                                          金富指出,人们或许不会立即察觉退休对于个人财务状况的影响,但随着户口余额犹如被地心引力紧紧吸住般一路往下降时,这方面的心理建设与财务规划尤显重要。

                                                          “我退休前已经确认过,即使接下来30年都不工作,储蓄、公积金和投资加起来仍绰绰有余,能让自己和太太过得舒适,所以决定不再工作,全职享乐。”

                                                          。

                                                          以身作则 活跃乐龄从心出发

                                                          。

                                                          Picture
                                                          陈俊华(右)退休后开始向老公叶金富学习乌克丽丽,虽自称没有音乐天赋,却也乐在其中。
                                                          (摄/萧佳慧)
                                                          本地男性一般上比女性晚退休,金富却决定比太太早退休,但他并不觉得不妥,也非常支持太太继续工作。

                                                          同样在教育部服务的叶太太陈俊华非常热爱教育工作,迟迟不愿退休,即使到了60岁法定退休年龄,仍接受教育部重新雇用。但是,随着俊华迈向62岁,金富开口了。

                                                          “你应该重新检视自己的人生。你没有别的事情想做吗?”

                                                          俊华流连职场,一方面是舍不得离开坚守38年的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其实是担忧自己退休后会无所事事。

                                                          但是,金富的身体力行给她打了支强心针。“我看见他的退休生活如此快乐、充实,我也开始期待退休,为此感到兴奋。”

                                                          于是,俊华在去年满62岁时忍痛卸下校群导督的职务。俊华感叹:“那是个痛苦的抉择。我热爱教育,我也知道教育部极需有经验的人。但我也知道,没有人是不可或缺的。我想要去追寻那片属于我的天空。”

                                                          可是,对教育工作仍怀满腔热血的她,在退休后决定接下教育部组织发展顾问以及国立教育学院实习教师监督员两份兼职工作,以不同方式继续做出贡献。

                                                          她现在多出了时间追求心灵上的满足,一退休便报名参加圣经导读班,希望成为个更称职的基督徒。

                                                          近年来,越来越多本地年长者像俊华一样,希望满退休年龄后能继续工作。政府也极力鼓励,在去年通过《退休与重新雇用法案》,从今年起规定雇主为年满法定退休年龄62岁但健康状况、工作表现良好的年长员工提供重新受雇至65岁。

                                                          但是,乐龄人士面对的问题不仅是可否由同一雇主重新雇用。61岁的卢甘儿在49岁提早退休,现在想要再找工作,却发现困难重重。她感叹:“老了不中用。我有找工作,可是他们都要年轻的。要不就是时间太长,我的身体没办法。” 

                                                          副总理兼人力部长尚达曼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坦言,本地雇主对年长员工仍有偏见,因为他们还有年轻员工和外籍员工可选择。

                                                          政府原本设定目标,希望在今年把55至64岁年长者的就业率提高至65%,但截至2009年,年长者就业率仅有59%,政府于是将时间表延后至2015年,可见我国在提高年长员工就业率这方面还有待加强。

                                                          马林百列集选区议员陈佩玲指出,年长求职者会因为雇主的要求或偏见而失去工作机会,但有时也是求职者个人的期望过高。

                                                          “因为经济需求而需要工作的年长者往往对薪金、工作时间、工作条件等有更多的要求。有时候我们为他们找到工作,他们却觉得薪水太少。”陈佩玲透露,这些需要工作养家糊口的年长者要求的薪金通常介于几百元至一千多元不等。

                                                          反倒是纯粹想要打发时间、保持活跃、赚取额外零用钱的年长者较容易受雇,因为他们的要求相对较少,就像71岁的吴赛花。

                                                          因早年于警队部门服务,赛花45岁退休后每个月都有1100元退休金,财务方面无需操心。当前上司邀她加入外籍劳工工作准证服务中心工作,她看在工作不困难、自己不必照顾孙子也是闲着的份上就答应了,在58岁重出江湖。

                                                          原本只想“越早退休越好”的赛花重返职场,一待就是13年。若不是公司即将在今年底搬迁到距离她住家更远的地方,她也不会选择现在退休。

                                                          和赛花一样,俊华也希望再工作多几年。俊华打趣说:“我喜欢这种‘循环利用’的感觉。”

                                                          虽然仍处于半退休状态,俊华的工作重担减轻了许多,工作时间也缩短了。

                                                          现在,她每天下午就能回家陪伴老公,两人仿佛回到了“拍拖”时期,有更多时间一起活动。自认没有音乐天赋的俊华也开始向金富学习乌克丽丽,接下来则打算一起出国旅游。

                                                          金富活跃的乐龄生活不仅让自己欢乐,也成为启发太太的“模范”乐龄人士,让俊华对退休生活少了忧虑、多了憧憬。

                                                          陈佩玲认为,没有人可以真的为老年作好准备。“最重要的是正确的观念与态度,只要保持正面心态,不要自怨自艾,如此一来即使面对困难,也能够迎刃而解。”

                                                          金富对乐龄就怀抱着极乐观的态度,因此造就了他今日如此活跃的生活。他笑说:“每个人都会老,从一生下来就开始老化。活跃乐龄就是要怀抱更多活力、热情继续生活,继续逐梦。”

                                                          确实,少了就学、就业、家庭种种压力,乐龄就是个自由逐乐的年龄。“只要有规划,再怀抱着热情过每一天,活跃乐龄其实一点都不难。”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All rights reserved. No parts of this publication may be reproduced in any form.